光达美术馆-欧亿平台

研究
research

源于观察的素描(二)阿维格多·阿利卡 / 2017年03月24日

葛加峰译,孙周兴校

原载许江、焦小健编,《具象表现绘画文选》,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。


源于观察的素描不像其他艺术形式那样多变,不受技术进步的影响画某张脸就意味着多次同样的挑战。源于观察的素描似乎是一种既在历史之中又在历史之外的活动。然而,在十九世纪之前的几个世纪里,多数关注艺术的理论家、作家、甚至艺术家都认为素描只是完成作品的一个步骤,而不是一个有其自身特点的、已完成的作品。


源于观察的素描是即时性的,要求激情、敏锐、迅捷和瞬间完成。它不允许有任何机械的辅助、[1]后期的修饰或添加一些未曾注意到的东西。然而,并不是所有的大师都擅长源于观察的素描,卡拉瓦乔(caravaggio)没有这方面的素描,委拉斯贵兹(velázquez)仅有一幅素描是源于观察的,弗美尔(vermeer)更不用说了。但他们缺乏这方面作品也许是因为他们疏忽了。


而且,对于多数艺术史家来说,源于观察的素描与源于记忆或想象的素描之间依然存在的区别,通常是不清楚的,尽管这对于艺术家和每一个有辨识力的观众来说是清楚的。源于观察的素描和绘画,当其真正来自于生活时,就能快速而清晰地令人信服。无论是一只苹果、一个人物,还是一棵树,它们都是一个被画者或一件物品在艺术家手中的真实阐释。对它们的洞察是鉴赏力的一部分,具有鉴赏力的人无疑会认识到这一点。


丽达头像习作》

米开朗基罗

纸上红粉笔

c. 1529-1530

米开朗基罗故居博物馆,佛罗伦萨


米开朗基罗的两幅素描就是一个例子,一幅来自于写生,另一幅来自于想象。那幅写生素描是《丽达头像习作》(studies for the head of leda, 1530年代,佛罗伦萨,米开朗基罗故居博物馆);另一幅是他为托马索·卡瓦列利(tommasodi cavalieri)完成的“赠品”素描《克利奥帕特拉》(cleopatra, 1530年代,佛罗伦萨,乌菲齐美术馆)。丽达的头像因其张力而立刻令人信服,我们会惊叹于被画者的个性(可能是大师画室里的一个佣人)。然而,《克利奥帕特拉》则截然不同,它是一种虚构,部分是根据想象画的,也许还来自不同的因素(以宙克西斯为榜样),结果是一个谁也不像的理想化的头像,给人矫揉造作和捉摸不定之感。


《克利奥帕特拉》

米开朗基罗

纸上黑粉笔

23cm×18cm

c. 1534

乌菲齐美术馆,佛罗伦萨


瓦萨里曾提及这幅“神性的头像”(testa divina)是科西莫·美第奇公爵(duke cosimo di medici)送给卡瓦列利的礼物。[2]该画遵循着新柏拉图主义的信条:最高极点只能是理想的,因此不可能与任何人相像。它是“奇思”(concetto)的产物,后者被认为比源于观察的素描具有更高的地位,[3]这是与新柏拉图主义理念高于自然的信条相一致的。虽然这幅“神性的头像”不可能与丽达头像的特质相提并论,但理想的头像在艺术类型的等级秩序中的地位更高,这种观念统治着艺术,直到印象主义者出现,甚至现在似乎还存在于艺术的集体无意识之中。


《画家母亲肖像(63岁)》

丢勒

炭笔素描

42.1cm×30cm

1514

柏林版画与素描博物馆


然而,在西方艺术中,肖像画占据着源于观察的素描的前列,断断续续地包括从列奥纳多··芬奇或丢勒到安格尔、德加、马蒂斯及毕加索的一些杰作。这些肖像画不仅画下了被画者的特征,而且也通过绘画的媒介抓住其他的东西。这使得肖像素描处于前列,成为源于观察的素描的精华所在。例如,丢勒的母亲画像(barbara dürer, 1514年,柏林版画与素描博物馆)或他用银针笔完成的双人像《保罗·托普勒与马丁·普菲津》(paul topler and martin pfinzing, 1520年,柏林-达莱姆)。被画者的身份似乎是不言自明的。生活的特征是不可能凭借记忆记录下来的。它必须在瞬间捕捉,就如水果摘自果树一样。一些瞬间习作如伦勃朗的芦苇素描(sasskia iii, 1640年,巴黎小宫殿博物馆),鲁本斯的《伊莎贝拉·海伦娜》(isabella helena, 1636年,巴黎卢浮宫),这些素描都是在瞬间抓住的真实、并将其化为永恒的典范。


(未完待续)


《自画像》

伦勃朗

纸上钢笔和刷笔

12.7cm×9.4cm

c. 1628-1629



* 原载阿利卡:《论画——艺术论文选》(on depiction: selected writings on art),伦敦1988年。——校注

[1]  从玻璃盘装置——由列奥纳多发明,经丢勒的发展,有时也为汉斯·霍尔拜因(hans holbein)、克鲁埃(clouet)和奥托维欧·莱奥尼(ottavio leoni)所采用——到逼真的照相。 ——原注

[2]  瓦萨里:《著名画家、雕刻家、建筑家传记》(le vite de piucelebri pittori, scultori ey archetetti), 米拉内西(milanesi)编,v,第81页。——原注

[3]  引自潘诺夫斯基(erwin panofsky):《理念一一论古弋艺术理论的概念史》(idea,ein beitrag zur begriffsgeschichte der alteren kunsttheorie), 柏林1924年。——原注